在一些新闻报道和商业宣传中,“有机”、“绿色”、“天然”、“原生态”、“纯自然”等等诱人词汇经常出现,以此宣扬或标榜一种健康理念。有的人认为,现代农业严重依赖化肥、农药、农膜等石化制品,随着能源危机,以石油为动力的农业机械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也将越来越不可持续,回归传统的生产方式才是未来方向。
这种倾向对消费者影响甚广。如果你是网购达人,可能在淘宝上会接触到各种“农家土鸡”、“土蜂蜜”、“乡村腊肉”、“自制红糖”、“土法榨油”、“自酿米酒”……仿佛小农经济时代乡间作坊生产的农产品才更让人放心,手工作业方式则体现了农业这个最古老产业的一种文化怀旧感。对于规模化、工厂化、集约经营这样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则有抵触感,认为其代表了低品质、不安全。
传统方式生产的食品真得更安全、品质更好吗?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不可控的风险更大。细菌和微生物污染、较差的保存条件、加工的精细度不够、卫生监管漏洞……都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再比如,用农家肥种植的果蔬,如果肥料腐熟程度不足,极有可能传播大肠杆菌之类的致病菌。
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对一些传统食品的健康风险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比如蕨菜,研究发现蕨菜中含有的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等,是致癌物质,可使大鼠诱发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腐乳、调味料、干果、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则也是强致癌物。而各种泡菜、腌制品中大量存在亚硝酸盐超标问题。所以,对什么食物更安全,相信科学比不迷恋传统更靠谱。
一些人们追求的传统食品,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密不可分。有机农业标榜不用化肥农药,因而有机食品似乎更好吃?在崔永元制作的反转基因美国调查专题片中有一个很打动人的镜头:他吃了一口有机农业生产的西红柿,然后美滋滋地说,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近期热播的《舌尖2》也通篇渲染一股浓浓的怀旧和乡情。
事实上
西红柿的味道浓不浓,主要在于一是品种区别二是采摘时的成熟度,与是否是所谓有机农业没有必然关系。主要用于加工的西红柿品种和主要用于鲜食的品种在口感上是不一样的,但菜农有时不一定搞得清楚。同时,越成熟的蔬菜水果当然也更好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在农业园里亲手采摘蔬果更好吃的原因吧。
和对待农药的态度类似的是,许多人认为化肥不好、有机肥好。这种看法同样是片面的。我国每年大概要用1亿吨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安全线的一倍左右,化肥使用效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这是化肥使用上的主要问题。而有机肥则存在成本高、施用费力、效率较低等问题。今后方向应当是两者的结合,以及以测土配方施肥为特点的提升化肥施用效率。
反对以化肥农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看法,除了没有看到现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还忽视了越来越有限的生产要素(耕地、水、劳动力等)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不了解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要求都更高。
中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20%的人口,压力非常大——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三分之二是中低产田,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而更要命的是,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淮河以北的耕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水资源才占了五分之一,水土资源严重不匹配。
再从需求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正在从低营养向高营养转变,预计到2020年,每年要新增加消费1000万吨粮食、80万吨肉类和40万吨食用油。肉类依赖种植业提供的植物蛋白来实现动物的“过腹转化”,同样会受到资源要素的制约。
因此
以有机农业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因其目前存在高投入、低效率的问题,无法支撑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的食物和营养需求。而在安全性和营养方面,也并不比普通生产方式有更突出的优势。在人们普遍对食品安全感到不同程度担忧的今天,从事这些行当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各种市场炒作、甚至没有底线的营销手段赚取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进步。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2018963号-1
Copyright 2009-2015 By 光洲集团(www.xygzj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