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成非常好,玉米平均亩产1400斤左右。”12月7日,西平县三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建超说,“可惜收购价太低,最低每斤只有0.74元、最高也不到1元钱,存点粮赌赌后市。”
丰收不增收,面对同样问题,临颍县少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没实力留后手,“粮食不出手,如何向老乡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理事长李少强表示。
事实上,经过多年持续提高粮食价格,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倒挂产生了“封顶效应”。与此同时,国内农业生产要素价格还在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刚性抬起,尤其是长时间持续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约束和资源条件约束更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道“紧箍咒”。
“我感觉,种粮的前途还得靠绿色。”李少强说,以合作社今年试验深松深耕的2000亩农田为例,玉米生长期天气炎热,遭遇旱情,这些绿色模式耕作的农田集水保墒,防涝抗旱,玉米不但长势好,每亩平均还能增产10%左右。
“如今,老乡们亲眼见到绿色种粮的好处,积极性很高。明年我准备免费大面积推广。”李少强算了一笔账,深耕深松平均每亩增加成本二三十元,但能增产50公斤左右,每流转托管1000亩农田,就能增收四五万元。
孙建超也有自己的“绿色算盘”:拉长种田的绿色产业链。“一面加大秸秆还田,一面多买几台秸秆打捆机。”孙建超说,秸秆还田能增肥增产5%至10%;秸秆回收变废为宝,一吨能卖100多元,周边的电厂、化肥厂都抢着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产增效,永城市百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庆伟更有“新想法”:今年秋收前,国家在永城现场测产推广玉米大豆带状生态型复合种植技术,“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明年我就准备比葫芦画瓢!”曹庆伟笑着说。
“先前没出路,现在有了门路”,几位合作社理事长都表示,要实现这些都离不开资金,一方面希望国家能把更多的种粮补贴补给真正种粮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希望加快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要是也能‘换钱’,绿色农业发展就更不愁啦。”曹庆伟的话道出广大粮农的心声。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2018963号-1
Copyright 2009-2015 By 光洲集团(www.xygzj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