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粮食
记者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悉,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此外,粮食库存量也达到近年高点——我国粮食正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
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三量齐增”现象日趋严峻,若任由这一现象发展,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民收入增长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粮食年产量稳定维持在0.6万亿公斤以上,但进口量增速迅猛,去年全年全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同时粮食库存量不断增长,玉米等粮食品种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凸显。
“国内外粮食价差扩大是造成‘三量齐增’的重要原因。”据陈锡文介绍,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其中,6月份我国晚籼米较泰国大米完税价高出51%,小麦和玉米也分别比国际市场价平均高出56%和65%。
陈锡文认为,国内生产成本和最低收购价的抬升、国际粮食价格的下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因全球能源价格暴跌导致的货运价格下跌,是国内外价差扩大的四大主要推手。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攀升超过32%,而当前国际市场上稻米价格则比2011年下跌40.4%,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暴跌,过去4年全球粮食货运价平均下跌超过50%。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2018963号-1
Copyright 2009-2015 By 光洲集团(www.xygzj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