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电 话:0376-6380999
传 真:0376-6380999
邮 箱:gz@xygzjt.com
地 址:信阳市新七大道中乐百花大厦13楼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三化”发
2015-06-15 09:55  点击数:
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本途 径。探索这条路子,源自于对河南省情的清醒认识,源自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站位全 局,找准发展和保护的结合点,明确基本路径,一以贯之地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取得长足的进展,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城乡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环境保护 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 型期、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等问题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
 
支撑发展的资源环境明显不足。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从我省资源环境现状看,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 人均煤炭、石油等战略性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工业结构偏重,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粗、低、重、耗” 产品过多,且大多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末端,造成了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不能承载。目前,全省水环境基本已无容量,部分城市大 气环境容量不足,局部已超出环境容纳能力,难以接纳新的污染负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环境要素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 的“瓶颈”制约。
 
保障发展的环境要素需求压力持续加大。“十二五”时期,国家下达我省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于 全国前五位,主要污染物排放存量大。“十二五”期间,我省GDP预计年均增长9%以上,城镇化率提高至48%,能源消费新增7000万吨标煤,电力装机容 量增至7200万千瓦,机动车保有量增至1500万辆,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很大。据测算,仅城镇化率提高新增约1000万人口一项,就相当于108个县各新 建一座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削减由此带来的新增水污染物。面对“一高两大”的客观实际,只有持续强化污染减排,才能在完成国家下达污染减排约束 性指标的同时,腾出环境容量,保障发展需求,使环境保护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于维护良好生活环境质量的期待更加强烈。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 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河流水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城市机动车尾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环保基础十分薄弱,环 境保护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成为事关民生的大事。对此,必须认真回应,始终坚持环保为民,把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健康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针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紧迫的发展要求,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关键在做,基本路径是:坚持优化发展引领、污染减排推动、生态 创建拉动、机制创新驱动、综合防控促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续减存量,控增量,腾容量,保环境,优发展,以较小的环境资源代 价,推动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以优化发展为引领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新时期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是保护环境优化发展。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必须把握好环境保护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定 位,坚持以优化发展为引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把环境支撑发展、环保服务发展、以环保提高发展效益作为突出要务,找准保障与优化的聚焦点、服 务与监管的结合点,力促转型发展。
 
科学制定规划,引导转型发展。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规划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指引,充分发挥规划的 龙头作用,统筹谋划发展和保护大局。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流域开发利用等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城建等专项规划时,综合考虑短期与 长期、局部与全局、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区划,使环境保护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参与宏观综合决策,从源头 上贯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引导转型发展的战略思想。
 
严格环境准入,促进转型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调节器”。改革和完善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推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议、公众评议相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落实对建设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根 据环境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环境准入和环境管理政策,促 进区域布局优化。依据当地环境容量情况,在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环保服务,助推转型发展。环境保护的目的,不是限制发展、影响发展,而是服务发展、促进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已完 成规划环评的产业集聚区,简化规划内建设项目的环评内容,对规划中的建设项目进行打捆审批,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坚持急事 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对优质项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建 设,优先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拉长链条、提升层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以污染减排为抓手 全力保障发展需求
 
污染减排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突破口。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必须突出污染减排在优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持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形成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力并举”之势,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需求。
 
增加工程减排能力。持续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水回用、污泥无 害化处置工程建设。推进重点排污企业治污工程建设,加快燃煤电厂和钢铁、建材等非电行业脱硫脱硝治理,造纸、纺织等行业废水深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 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加工程减排能力。其中,通过“十二五”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30万吨以上、处理率提高至85%以上,对重点流域污水处 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预计削减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到“十二五”总减排任务的48%和54%。
 
拓展结构减排空间。坚持“以治促调”和“以调推治”互动融合,采取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渐次调整等措施,倒逼落后产能淘汰,推进清洁生 产,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促使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从生产全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据初步测算,我省在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制革、化工、 制药等行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使其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污染排放强度,挖潜的减排能力可以保障我省GDP年均增长率再提高1.5个百分 点。
 
提升管理减排效能。大力推进污染减排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进一步提高减排效能,腾出环境容量。各级政府作为污染减排的责任主体,切实加强 对污染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督导和考核。加大对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减排领域。坚持“治 旧控新、建监并举”,督促重点企业和单位强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减少污染物排放。
 
以生态创建为载体 提升协调发展能力
 
我省地跨四大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强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事关生态安全和600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 到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必须突出生态创建在优化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农业现 代化发展的高度出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组织实施生态产业工程、资源保障工程、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人居工程;深入实施 “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积极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示范创建,到“十二五”末,实现1至2个国家级生态县、15个省级生态县 (市)、500个省级生态乡镇、3000个省级生态村创建目标,为建设民富省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河南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坚持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遵循科学性、宜居性原则,以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支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引导养殖业适度规模化 集中发展、集中治污、污染物达标排放,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与环境质量。
 
构建区域生态格局。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以机制创新为支撑 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必须突出机制创新在优化发展中的驱动作用,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 求,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之风,不断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用创新的观念去谋划工作,用创新的办法去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机制去提升效 能,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强化环境法治。小智理事,大智立法。适应环境保护需要,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条例、减少污染物排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环境应急管理、环 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建立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 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实施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探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 标,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科学分配总量预算指标,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重点项目建 设,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经济政策。环境经济政策是有别于传统行政手段的“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等作用。加快建立排 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采购等环境经济政策,以市场手段促使企业由被动治污到主动减污的转变,提高 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适时调整排污收费标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真正做到“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
 
深化科技创新。科技上的重大创新,必将带来环境保护的新突破。加快实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大环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着力在共 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地方排放标准,促使企业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实施环保产业示范工程,着重发展环境服务业,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力争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综合防控为保障 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必须突出综合防控在优化发展中的促动作用,坚持各类污染物协同控制,坚持多种手段综合运 用,坚持区域多方协作,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更加突出源头治理、综合防治,更加突出专群结合、协力共建,努力构建目标引导、整治推动、执法联动、城乡一体 的环境综合防控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
 
在防控目标上,由环境污染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控转变。从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的治标之策,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治本之 策,直至达到以环境风险防控为目标导向的更高阶段,环境管理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最终实现环境问题可防可控、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更 加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防控方法上,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转变。改变主要依靠末端治理的现有防控方式,加强全过程防控。在源头预防上,严格 环境准入,关口前移,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用有限的环境容量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建设。在过 程管控上,提高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全天候”自动监管,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末端治理上,继续深化污 染治理,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防控重点上,由单项、常规控制向全面、协同控制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气、声、渣等传统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重金属、土壤等新污染问题 日益显现,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大都与防控因子单一、防控范围不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新的环境问题,必须适时增加污 染监测因子,扩大防控范围,建立健全氨氮、总磷、细颗粒物(PM2.5)、重金属、辐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多污染因子防控体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让人 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防控领域上,由重工业污染防治向工业、城市、农村一体化综合防控转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农村面源污染、 禽畜养殖业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持续抓好工业污染防治、促进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 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创建等工作,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污染源统一监控、环境质量同步改善。
 
在防控格局上,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环境保护是涉及全民的事业。各级政府对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负总责;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协商、联合执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引导、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环保义务,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 督推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大格局。
 
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路径已经清晰,措施已经明确。据初步测算,只要沿着这些路径走下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十二 五”期间,我省每年腾出的环境容量可以支撑GDP年均9%以上的增速;如果我省三次产业比例调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样的环境容量可以支撑GDP年均 13.8%的增速。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持续而为,务实重干,通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就能逐步扭转环境容 量超载现状,使排污总量回归到环境容量允许范围之内,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那时,蓝天白云常在,河中鱼儿畅游,城乡宜居安康,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 活富足,中原经济区真正实现了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科学发展。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征程任重道远,前景光明灿烂。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2018963号-1

Copyright 2009-2015 By 光洲集团(www.xygzjt.cn) All Rights Reserved